【五秩桃李】蔡梦:音乐,丰盈了我的生活

发布时间:2020年09月29日 14:43 发布者: 陈璨

蔡梦,1968年10月生于德州,德州学院(原德州师范专科学校)1989届音乐专业校友。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、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、《中国音乐教育》编委、教育部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研制和修订专家。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,1997年在首都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,“和声学与和声教学研究”研究方向,导师王安国教授; 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,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”研究方向,导师梁茂春教授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2项,独著或主编专著、教材7部,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。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、北京市“中青年骨干教师”、首都师范大学“燕京学者”。

进入德州学院,开启艺术人生

1987年,蔡梦迎来人生的大考——高考。1986至1988年,山东省音乐学科正试行一种升学机制——不直接招收本科层次学生,考生一般就近报考各地师专音乐系,二年级第二学期再由各校选派优秀生汇聚山东师范大学参加“专升本”考试。由此,蔡梦考入了德州师专(今德州学院)音乐系,在萧寒、丁键、宋金征、张国庆、高奎玉等专家学者所营造的良好学风氛围中,踏进音乐专业学习的大门。

1989年,在全省统一选拔本科生考试中,蔡梦以总分第六名、视唱练耳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录取。1991年毕业后,成绩优异,留校任教。1995年,从教四年后,蔡梦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需加强深度拓展宽度,决定研究生深造。

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,蔡梦拜著名音乐理论家、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教授为师,获得“和声学与和声教学研究”方向硕士学位,留校任职。

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初,蔡梦将自己的几篇习作投稿《中国音乐教育》杂志,这本杂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,当时地处海淀区翠微路2号,与学校距离较近。1999年暑假前夕,蔡梦的传呼机上突然收到《中国音乐教育》时任副主编郭声健老师的信息,要她到出版社谈件事情。到了出版社,郭老师阐明,《中国音乐教育》编辑室莫蕴慧主任看了那几篇投稿,认为思想和写作比较成熟,征询是否愿意工作之余到杂志社帮忙,主要工作是审稿编稿。这对研究生刚刚毕业的蔡梦而言,无疑是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的难得机遇。

之后,蔡梦在这里一边编稿一边写稿,陆续刊发《中国音乐发展概貌》和《中国音乐创作概览》两个系列连载,从此引发她进入音乐学研究领域提升学术水平的强烈愿望。与此同时,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另一项优势——编写和发行中小学音乐教材,又引领了她有机会触及国家基础音乐教育的“脉搏”。

2000年冬,教育部开启了新世纪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改革,其中一项工作是研制各学科课程标准。人音社联合王安国教授成立课标研制团队,蔡梦有幸加入其中。此后20年间,全程参与课标制定和修订,也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高等院校音乐学科人才培养问题。后来,她再次感到自身学术研究视野不够开阔、学术研究方法有待拓展,以及面对研究对象的理性审视亟需提升,便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,跟从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学知名专家梁茂春教授攻读博士。

蔡梦多次表示:“我是幸运的,在求学各个阶段都能遇到一批好导师,不仅使我汲取丰富的知识学养,还潜移默化于他们忘情音乐、钟情学术的精神熏陶,不断坚定着自己投入音乐学术研究事业的信心与恒心。”

“多面全能”的音乐教育工作者

在音乐界,蔡梦是公认的“多面全能”,其研究方向兼及音乐基础理论、音乐史学和音乐教育学三个领域。她提到:“精通音乐基础理论,可谓掌握了一把‘解剖刀’,用它可以对音乐进行细致入微的透视和全面完整的解析;音乐史学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社会、历史、时代和生活之间的联系;身在师范类高校,肩负着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责任,音乐教育是必须涉猎的领域。”

大学毕业至今,蔡梦没有离开教学,面向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各层次学生讲授的课程包括基本乐理、视唱练耳、和声、复调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、音乐教育学等,教学实践得到师生认同和赞赏。2005年,蔡梦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;2011年,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。近年,蔡梦走上音乐学院行政领导岗位,兼顾教学与管理,致力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准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发展,做了诸多开创性工作。她表示:“好的教育应首先是适宜的教育,不同教育平台面对各自特定的教育对象与目标,思考制定与之相宜的教育规划与方案、教学内容与方式。”

蔡梦认为:“构建多维度、面向实践的‘跨专业共同体’,能有效达成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与知识技能整合,推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改进和根本性提升。”她还表示,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接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,把音乐学院建设成为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高地。

谈及音乐的意义,蔡梦说:“音乐,丰盈了我的生活。”她认为,音乐教育一方面是围绕音乐的教育,另一方面是通过音乐的教育。前者侧重对音乐作品音响结构、听觉特性、表现要素、组织形式和发展逻辑的深入品读,把握其独特规律,增强对音乐本体的审美体验;后者通过音乐和作品,接通欣赏者与音响文本间的想象空间,关联音乐产生的历史时代与文化语境,进而使人获得更具文化和精神容量的认知。“通过音乐,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,这是我结缘音乐以来的感受,也是音乐教育承担培养社会公民的独特使命。”蔡梦说道。

家乡水土家乡人成就了我

四十年前的德州市第一中学,有一间大而空旷的老式平房,课间时光,优美的乐声飘荡在校园每个角落,也在当时青涩年少的蔡梦心中激起朵朵浪花。当时的她并没想到,在这间被师生称为“音乐活动室”的老式平房,竟开始了她与音乐缔结的不解之缘,也没有想到,这样的缘分竟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至今。

2018年12月蔡梦受邀为德州学院客座教授。在外多年的她,始终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,常回学院讲座、授课,邀请家乡教师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、深造。

回忆在家乡那段单纯快乐的时光,蔡梦提到,家庭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音乐熏陶,也没想过要通过音乐考学,是德州一中的张湘沅、赵春兰两位老师对音乐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她。

蔡梦说:“我身体里流淌着家乡的血液,我的音乐人生也是在家乡起步,是家乡水土家乡人成就了我,我愿意尽己所能,为母校德州学院的音乐教育事业奉献力量。”